首頁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
資質認證
企業理念
廠區風采
產品中心
新聞動態
企業新聞
知識科普
媒體視頻
技術服務
病害防治
栽培技術
蟲害防治
加盟代理
營銷網絡
聯系我們
News information
惠豐源農業實驗地
01
2023
/
08
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讓良種走進千家萬戶
筆者來到河南省南陽市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子加工車間?!澳壳?,我公司生產的‘宛農’牌小麥種子在滿足當地農民需求的同時,還暢銷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省50多個縣市。我的承諾是:帶領公司員工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優質小麥種子、放心種子,讓良種走進千家萬戶、服務農民朋友,造福社會?!?月25日,河南省南陽市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社旗縣政協常委郭長明說。
18
02
截至4月21日中國已退運美國MIR162轉基因玉米112.4萬噸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29日下午披露了質檢部門檢出美國MIR162轉基因玉米事件的最新進展情況。目前,中國已退運美國MIR162轉基因玉米112.4萬噸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陳熙同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自2013年10月中國深圳口岸從一船進口的美國玉米中檢出未經中國農業部批準的MIR162轉基因成分后,截止到2014年4月21日,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在112.4萬噸進口的美國玉米及其制品中檢出MIR162轉基因成分。對這112.4萬噸進口玉米及其制品,中國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均依法作出了退運處理。 陳熙同表示,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要求各口岸檢驗檢疫部門,繼續加強口岸把關,一旦在進境農產品中檢出未經批準的轉基因成分,一律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國產玉米是否將重蹈大豆淪陷覆轍?
近日,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中國未來十年肉類需求上升,飼料進口增長》報告稱,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將在2017年超過當前排在第三位的韓國,并將在2019年超過當前排在第二位的墨西哥,將在202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并稱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筆者對此產生質疑的同時,不禁想起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從一個大豆凈出口國徹底變為一個大豆凈進口國,而玉米的進口是否又會將此歷史重演? 國產大豆喪失國際市場定價權始末 大豆原產于我國,我國種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大約在19世紀后期歐美各國才從我國傳去栽培大豆的技術,并于本世紀30年代遍及世界各國。目前我國大豆的產地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陜西北部及西北等地。由于1995、1996年,我國大豆連續兩年減產,國內供給不足,需求卻保持旺盛的態勢,大豆價格居高不下。為此,國家及時調整大豆進出口政策,增加進口,減少出口。一些合資企業擁有獨立的進出口專營權,中國大豆走上對外開放之旅。1996年我國首次成為大豆凈進口國,并一直持續至今。 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對外開放大豆市場,外資企業不斷涌入國內,四大糧商開始染指中國大豆業。當年美國對我國出口576.2萬噸,占當年我國進口總量的41%,進口大豆量接近國產大豆年產量,進口大豆榨油量占國內消費總量的45%。在2003-2004兩年間,受低溫、干旱等嚴重自然災害影響,國內大豆供不應求,大豆進口量首次超過國內產量,創下了歷年來的進口2074萬噸之最。2004年在中國進口大豆量翻倍的同時,中國中小型大豆加工企業和本土榨油企業都紛紛倒閉,停產,并被外資低價兼并。在美國大豆上市前后,作為國際大豆貿易定價基準的CBOT大豆期貨價格發生劇烈波動,導致大量中國大豆加工企業高位采購。而此后的大豆價格驟降,國內壓榨企業虧損500-600元/噸,國內壓榨企業70%停產,大量企業倒閉,一些大型企業也元氣大傷,國內現“大豆危機”。 2007年3082萬噸的大豆進口量為2000年的1.95倍、1996年的10倍,達到了全球進口量的1/2。因為無法主導市場,劇烈震蕩的行情令國內大豆產業屢次受到沖擊,直到2008年進口依存度首次突破70%,國內壓榨企業紛紛陷入停產或被兼并的泥沼。由于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成本低,而且20%以上的出油率令進口豆很具有優勢,2010年全國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業中,外資控制的企業占66%以上,外資的進口大豆加工能力占80%,而且當年5478.6萬噸的大豆進口量甚至進入了中國的大豆主產區市場,國產大豆在與進口大豆的多年交鋒中徹底敗下陣來。 當前,中國國內年度大豆總消費量接近8000萬噸,而國內總產量僅為1300萬噸左右,2013年國內進口大豆總量6340.46萬噸。中國海關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3月份中國進口大豆462.3萬噸,環比增32.53%,同比增20.35%,一季度中國大豆進口1534.6萬噸,亦較去年同期上漲33.18%。雖然近期中國大豆進口市場因連續違約事件發生了不小的震蕩,但進口總量上升趨勢未減。大豆進口依存度過高,已成為我國大豆加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其企業卻不能參與國際定價,只能在CBOT從事期貨交易,被動接受CBOT設定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喪失了定價權。 國產玉米是否重蹈大豆淪陷覆轍? 中國玉米網數據顯示,當前國內玉米總產量20440萬噸,總需求17770萬噸,而包含進出口數據在內13/14年度料有28224.53萬噸的年度總供給,致使3170萬噸的年度剩余。中國的玉米產出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據中國海關最新發布的進口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玉米進口量為1,178,793噸,同比提高14.67%,其中從美國進口玉米859,561噸(同比降16.13%),烏克蘭193,487噸,泰國112,436噸,老撾8,481噸(同比提高3.37倍),保加利亞4,093噸。但從去年11月轉基因玉米退運事件以來,中國玉米的進口量持續下滑,3月份中國玉米進口量為48,131噸,遠低于2月份的進口量479,758噸,環比降89.97%,同比降79.7%,其中進口泰國玉米34,500噸,美國11,942噸(同比降94.95%),保加利亞684噸,烏克蘭543噸,俄羅斯進口366噸。鑒于一季度國內飼料養殖行情的深度虧損及截止4月20日6782萬噸的東北臨儲收購總量,中國國內玉米大庫存現狀致使本年度進口玉米的步伐或持續放緩。 2004年中國玉米進口總量僅314噸,2005年已達3970噸,此后年份近2007年的進口總量有所下滑之外均保持倍數增長,并于2010年突破百萬關口,2012年全年玉米進口總量高達520.7萬噸,是2004年的1.66萬倍。當然在近年中國國內玉米的飼料、工業等消費也呈快速上漲勢頭背景下,年度玉米進口總量始終維持在3%以內水平,整體占比變動幅度不大。同時,由于耕作技術的進步及國家相關農業及土地政策的相繼出臺,在農戶種糧積極向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國內玉米的產量,2013/14年度國內玉米總產量已從2008/09年度的1.62億噸提升至2.044億噸,增幅26%。 目前,包含國際谷物理事會和美國農業部等機構普遍預測本年度中國玉米進口量將達到500萬噸,遠高于上年的270萬噸,但相對于中國國內17770萬噸的總需求量來說僅占2.8%。雖然有部分國外農業研究機構認為,伴隨中國未來肉類需求攀升及家畜飼料消耗量的增加,預期到2023/24年度中國將提高豬肉、家禽肉及牛肉的產出較2012年水平增加30%左右,未來十年中國玉米進口量將增至約1600萬噸,到2023/24年度中國玉米進口量有望達到2200萬噸,同時強調正是由于肉類需求的激增令中國有必要確保玉米、大豆、蛋白粉及谷物麩殼等進口,作為國有糧食企業的中糧集團在控股了市值13億美元的荷蘭糧食貿易商Nidera后,又斥資10-20億美元介入來寶集團農產品貿易業務,并設法直接從全球農戶手中采購,以減少其對ADM、邦吉、嘉吉及路易達孚等四大糧商的依賴程度。但進口玉米整體2.8%的國內需求占比影響仍非常有限。 總之,長期來看在中國玉米消費需求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中國進口玉米整體將呈現上升趨勢,同時中國作為買家的地位將不斷提升、角色也會越發舉足輕重。但在中國現有供需格局下做顛覆性改變的難度較大,因為除飼用外,玉米所涉及的其他產業鏈相當廣泛:玉米籽粒初加工產品和副產品可作為基礎原料進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發酵、醫藥、紡織、造紙等工業生產中制造出多種產品;玉米秸稈和穗軸可以培養生產食用菌,穗軸還可以生產糠醛,苞葉可編織提籃、地毯、坐毯等手工藝品;玉米可作為主要的糧食來源,伴隨玉米加工工業的發展,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改善,形成了特制玉米粉和胚粉、膨化食品、玉米片、甜玉米、玉米啤酒、面條等種類多樣的玉米食品。 玉米作為重要的原料已滲透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作為重要國家儲備資源的地位不可撼動。作為農業生產大國,中國政府也不希望看到未來因大量進口而被擠占了的市場和耕作的廣大農民無所依從的尷尬。國產玉米料將不會再走國產大豆被傾覆的老路。
哈爾濱種業博覽會11月6-8日在會展中心召開,惠豐種業恭候同仁蒞臨參觀
第21屆哈爾濱種業博覽會將于11月6日至8日召開,惠豐種業在C廳B區TC21展位恭候同仁蒞臨參觀.
黑龍江29日起將迎降雨 部分地區旱情將緩解
入夏以來,黑龍江省總體氣候表現為氣溫高、降水少、光照略少。7月上旬開始,西部出現土壤干旱,后期因降水量偏少,導致旱情逐漸發展,并向北和東蔓延。預計,29日起,東、南部將有降雨,部分地區旱情有望緩解,但雨量較小地區土壤干旱仍將持續。建議農區加強田間管理,必要時采取澆灌等方式增墑。 據黑龍江省氣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6月1日至8月20日全省平均氣溫為21℃,比歷年同期偏高0.2℃;全省平均降水量為252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16.8%;農區大部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偏少1~6成;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590小時,比歷年同期偏少30小時。 氣溫高、降雨少,導致土壤干旱。目前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西部土壤旱象持續,尤其是西南部旱象較重。據8月23日全省各地土壤墑情觀測結果分析,黑龍江省0~30厘米土層齊齊哈爾市、杜爾伯特、泰來、肇源、肇州、甘南、依安、延壽共8個測墑點土壤相對濕度在50%以下,處于重旱狀態;黑河西部、松嫩平原大部及同江、樺南、雞東、雞西市、密山、牡丹江、鶴崗市、佳木斯市、寧安等32個測墑點土壤相對濕度在51%~70%之間,處于偏旱狀態。與8月18日全省各地土壤測墑結果比較,重旱測墑點由7個增加至8個;偏旱測墑點維持32個。 據央廣網消息,截至8月23日,黑龍江省受旱面積3262萬畝,為了更加有效、有序地做好干旱災害應對工作,確保農作物生長關鍵期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旱災害損失,黑龍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從8月24日8時起啟動黑龍江?、艏壐珊禐暮表憫㈤_展相應行動。 黑龍江省氣象臺預計,29日開始東、南部地區出現降水,過程降水量可達50-80毫米,局地可達100-120毫米,東南部山區半山區要注意預防降水可能引發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30-31日中南部地區平均風力5-7級,局部陣風8級以上。結合預測分析,受即將到來的降雨影響,8月底黑龍江省松嫩平原部分地區土壤旱情有望緩解,但雨量較小地區土壤干旱仍將持續。建議農區加強田間管理,土壤干旱較重地區必要時采取澆灌等方式增墑,以滿足作物對水分的需求,稻作區要做好田間干濕交替的水層管理。